硝煙起處花兒香 

                   ——《荷花淀》賞析 ¤ 何明輝


內容提要:本文重在分析女主人公溫婉多情的性格美,也試圖揭示這種美的價值 極其意義。

    《荷花淀》寫了戰爭,寫了一場淀裡的伏擊戰,但但小說裡沒有血肉飛 迸的場景,沒有傷員,也沒有俘虜。通觀全文,也只一處間接地點到血, 那是水生嫂編蓆被葦眉子劃破手指之時。因而《荷花淀》似乎不屬於戰爭小說,雖 然通篇彌漫著硝煙氣息。

    洋溢於《荷花淀》的﹐是一群青年媳婦的似水柔情。這縷縷柔情在 硝煙戰火的映襯之下,愈顯得格外地醇香馥郁,愈令人陶醉與遐想。

    一、屬於女人的理由

    “藕斷絲連”就是這份柔情的概括。丈夫走了,參加地區隊了;藕 絲生了,“離魂暗逐郎行遠”了。於是她們找出種種完全屬於妻子的理由,一方面 估量著遭遇敵寇的可能,另方面心懷“那就這麼巧”的僥倖前往探夫。我們注意, 作者是用“偷偷”兩字來描述她們的探夫之行的。這兩字,泄露了各自的內心秘密。 她們剛說過的理由,與這“偷偷”的行動一對照,便不再成立了。

    且看看她們冒險探夫的理由:

    1、“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2、“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

    3、“我本想不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 啊!”

    多麼富於女人味的理由啊!就為這理由,她們,冒著遭遇日本侵略 者 的危險,強壓住驚跳的心,毅然決然地“偷偷”上船,往馬莊進發了。

    人說戀愛中的女人最傻,我說思念中的女人最憨。她們可以無端發 痴, 可以自說自話,可以站著就做夢。水生嫂等四個青年婦女,現在憋著的正是這 種憨勁,做著的也正是這種憨事。她們所說能成為冒險的理由嗎?不能。 因此,當她們探夫不遇而走出親戚家時,就不能不一個個都“羞紅了臉”。——真 “羞”得可愛可感,“紅”得可敬可親啊!

    那麼,她們為什麼不找別的理由,只找出這些個明白人一聽即知其 偽 的藉口呢?

    這就是其憨而純之處了。

    妻子探望丈夫本來無需理由,身份本身就是理由。之所以要理由, 那 是因為不能獨個兒“偷偷”去(鬼子要在就近安據點)﹐非組成“團隊”,非 集體“偷偷”地去不可。

    為什麼不直說?哪能!“思念”是屬於自己內心的隱秘,怎可示人? 思念的是“丈夫”,他不是婆婆的兒子,不是兒女的父親,更不是同行姐妹 的鄉鄰,他只是自己的,是自己心裡的“狠心賊”——更不可示於人!水生 嫂她們不是西方的豪放女子,不是都市的時髦女郎,也不同於現代中國的辣嫂子、 辣嬸子,而是只屬於《荷花淀》的幾個中國的農村婦女。除了對丈夫的一往情深 之外,她們有更多的羞澀、溫婉,對自己的愛戀,她們不僅不事張揚,而且 抗拒張揚。那種夫妻間的甜蜜溫馨,她們愛把它整個兒揣在胸懷,合在手心, 藏於嘴角笑靨,蓄於眉梢眼神。這是她們享用、品味、反芻愛情的公式。千 百年來,多少中國男人在這種溫婉蘊藉之中酥了骨、銷了魂啊!

    那麼,她們為什麼不找別的較能自圓其說的藉口,比如家裡有了什 麼 事之類?嗨!要是那樣,便不是水生嫂了。這種種理由,她們是不願說也不 屑說的,一則她們不願拖尾巴,被丈夫視為“落後分子”;二則她們要強, 不願示弱於姐妹之前;三則她們本就能幹且剛毅,自個兒就料理得了。這是 她們的可愛可敬處。而且,其時佔據著她們心田的,只是對丈夫的惦記、關 切、依戀,她們的大腦為這種極感性而非理性的情緒所控制,無暇去尋思合 乎情理的藉口了。這又是其可愛可親處。相反,如果她們都把探夫的藉口編 得滴水不漏,那麼,我們或許能識其智卻欣賞不到其嬌憨純真了。況且, 四姐妹大家心知肚明,誰都知道對方和自己說的都是謊話,目的無非都只是 想去“看看他”,理由無非都是“藕斷絲連”而已,只好個個掩住羞澀,會 心一笑,何必自惹難堪、另生枝節呢?

    人說女人是說謊的天才。她們可以順順暢暢地一口氣說出一串或天 真 或嚴謹的謊話。水生嫂她們說的,屬於天真一類。這些天真的謊話,不僅沒 有讓人反感,反更增她們的嬌憨可愛。衣服呀,要緊的話呀,婆婆的吩咐之 類,哪一樣不是她們妻子的身分所專有?哪一句不透著她們的關切、依戀和 牽掛?至於“我不拖尾巴”“有什麼看頭啊”之類的表白,則更顯出小媳婦 的憨而嬌俏,創造出欲蓋彌彰的溫馨的喜劇情味。孫犁先生為四個青年婦女 設計的這幾句謊話實是神來之筆,頗有“無理而妙”(1)的韻味。

    二、戰場上的眼睛

    水生嫂她們的僥倖心理有兩個,一是“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 二 是“哪裡就碰得那麼巧”。“聽說”而已,她們撲空了,只好“在心裡罵著 自己的狠心賊”回家了。而歸途中偏就“那麼巧”地碰上了鬼子。“唉呀, 日本!”聽這語氣,看那用詞,揣其神色,讀其心理——四個痴迷媳婦,四 個慌神女子!真是“唉呀!”

    比“那麼巧”還巧的是在“整個荷花淀全震蕩起來”的時候,她們 被 鬼子的大船追得落荒而逃,槍聲大作之中,她們抱著必死之心“一齊翻身跳 到水裡去”。狠心賊啊,你在哪裡?馬莊探而未得,逃命時未見護花, 這時沒了路,卻恰好跳在丈夫身旁!——追她們的鬼子在這裡遭到了“狠心 賊”們的迎頭痛擊。

    我們來看看這時她們的作為吧,硝煙深處,那可是馥郁的女兒香啊。 文中寫道:

    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 出頭來。她們看 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 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 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這段文字精妙絕倫。不獨丈夫們的出現安排得別緻而自然,不獨婦 女 們由驚恐之至一變而為驚喜之至的心理描寫得細膩又傳神,還在於她們的形 象可親可愛之極。這時的荷花淀整個地震蕩著,然而戰火的猛烈,戰鬥的激 烈,戰場的巨大震撼,竟無法蓋過四個青年婦女的曼妙情態:那一雙雙水靈 靈撲閃閃的眼睛,在辨認大荷葉下的一張張人臉,在尋找她們自己的和姐妹 們的丈夫。戰火硝煙深處,竟是如此地春意盎然。接下來的心理更是一派小 家碧玉情態。

    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 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

    好一個“半眼也沒有”!不說“一眼”說“半眼”,幾多情味在其 中。 一邊是丈夫們在殺敵,眼盯敵寇,正聚精會神;另一邊是媳婦們在鑒賞,眼 盯丈夫,自暢懷寫意。一邊是丈夫們豪情與力量的傾瀉,是血與火﹔另一邊 是媳婦們半痴半嗔的嬌聲,是水樣柔情。在她們心裡,丈夫的勇敢與善戰那 是理所當然,不需她去彰顯,她所要求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必須時時珍惜 她、愛護她、牽掛她,即使沒有時時行動的條件,也必須時時有行動的念頭。 現在,她們有理由要求丈夫給予“一眼”嗎?當然有。存著那麼柔柔的濃濃 的情才去冒險,冒了那麼大的險受了那麼大的驚才終於見到了他,瞧,“半 眼”也沒有,豈非連行動的念頭也沒?心裡便生出那麼一點兒不平、不甘、 不愜意,有那麼一點兒拈酸帶醋的,不行麼?十足女兒嬌態。這嬌態給那戰 火硝煙一烘托,愈見其嬌,愈見其俏,愈見其媚了。孫犁先生信手拈來的這 “半眼”,搖曳的是女性的情愫,震撼的可是男兒的心靈啊。

    三、荷香清且遠

    《荷花淀》裡女兒國,硝煙深處花兒香。當然,作者沒有抹去戰爭 殘 酷的事實。驟然遇敵時她們那短促而慌亂的驚呼,逃命時那緊張的心跳,連 同那嘩嘩嘩的划船聲,高挺挺的荷花箭,尖叫的野鴨,都一齊渲染了當時的 恐怖氣氛,從側面表現了侵略戰爭毀滅生命、滅絕人性的本質。而後來她 們終於也不得不拿起槍投入反侵略戰爭的經歷,不獨展示了中華巾幗的豪邁 氣概,也間接反映了戰爭的殘酷。

    在伏擊戰這個場景中,水生嫂她們呈現的生命是柔弱的,而感情、 性 格、倫理、人性則是無比美好因而也無比頑強的。這些與那荷葉、煙波、野 鴨等互相映襯,使水生嫂她們的形象顯得更加嫵媚美好。在《荷花淀》中, 戰火與似水柔情、硝煙與脈脈眼波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中國婦女那種溫婉、 多情、賢惠的性格美、情感美、道德美、倫理美在這種和諧中得到凸現。

    這是一種傳統之美。水生嫂她們雖然不乏英雄氣概,但在其颯爽英 姿 的身後,溫婉、賢慧、多情、珍愛家庭、依戀丈夫是其主流。丈夫夜歸而深 夜長候,丈夫從軍而“鼻子有些酸”,擔心“家裡怎麼辦”,夤夜備好衣物等 一應用品,離開才兩三天便“藕斷絲連”,都是其例。另方面,丈夫在前她 們便有了主心骨和安全感。伏擊戰爆發後,雖身處戰火硝煙之中也不再慌亂, 反而心無旁騖地鑒賞起丈夫的臉和表情來,反而蕩漾起絲絲甜美的醋意。可 見“狠心賊”們不枉護花之重。

    對女讀者,我不知道這種情境能引起多少共鳴,但我卻聯想到了古 人 對男人情感希求的一些描寫。

   描寫眼前的妻子:“鳳髻泥金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 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 字、怎生書。”(2)這裡有“扶”“偎”之嬌,且有兩“笑”之憨,更有一“道”一 “問”之深情和委婉,嬌憨溫婉達到了極至。

   描寫獨守空閨的妻子則哀怨而痴情:“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 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3)夢魂暗逐到遼西,見其痴;黃鶯卻將夢喚回,見其哀; 無端驅趕黃鶯兒,則見其怨。

   我們還可讀到,叱吒風雲之餘,懷想柔情脈脈的“閨怨”;閑 適怡情時節,想望那“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溫柔;際遇坎坷之際,則渴求那“喚取 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慰藉。我無法知道自古至今中國有多少男人有幸享得這種 溫柔蘊藉,但卻感到,這正是千百年來千萬男人不懈追求的夢。這是 一種粉色的夢。孫犁先生深諳其夢,借《荷花淀》圓了這夢,且圓得精致而完美; 讀者進入《荷花淀》便是作著這夢,會作得完美而酣暢。現而今,還有多少男人仍 在做這樣的夢呢?將來呢,男人們是否仍會做這樣的夢呀?

    含蓄蘊藉的文化培育了情脈脈意綿綿的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也培育 了 孫犁這位作家,而《荷花淀》作為這種文化的成果又豐富並滋養著這種文化。

    《荷花淀》裡花兒香。其香將清而遠,醇而長。

    2004.8.25
    2004.10.26

註:
(1) 清代賀裳《皺水軒詞筌》中,把古詩詞中看似悖理、實 則合情而別有境界的描寫稱為“無理而妙”。
(2) 歐陽修《南歌子》。
(3) 唐益嘉運《伊州歌》。

你有什麼評論或感想嗎? 請發表==> editor@aucca.com


| 返回首頁 | 散文 | 小說 | 詩詞 | 隨筆漫談 | 回憶錄 |


©Copyright: 中華文化協會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support@aucca.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