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恋  ¤ 乐飞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上大学时,我特别喜欢这首歌,也经常唱它。不言而喻,这一方面表明我对生长在海边的人十分羡慕,另一方面也流露出我对大海一往深情,无限向往。大海当时对我来说还是那样的神秘和陌生。因我出生在内地,上大学以前还从来没有见过海,大海在我脑海里形成的的印象只是源于书中的描述和画面中的图像。我第一次对大海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在我上中学时读了高尔基的一篇散文"海燕",当读到“在大海和乌云之间,海燕象一道黑色的闪电,冲破乌云,高傲地飞翔……”。顿时,我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冲动和愿望,自言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去看看那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看看她真实的模样。

    这种强烈的看海愿望终于在大四的时候得以实现。那是1981 年春,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从北京钢铁学院来上海实习时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契机。陪他在市区游玩后,我向他提出去金山卫杭州湾观海、看日出,他当即拍手叫好。当晚,想到即将要看到我那日夜思念的大海,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一夜无眠。次日凌晨,我们迎着朝阳乘车来到杭州湾,快到达海边时,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跑到海边,啊!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我终于看到了我朝思暮想的大海。浩瀚的大海,波光粼粼,一望无垠,无边无际,她仿佛象一面硕大无朋的蓝色明镜,又犹如一块漫无边际的墨绿草坪,还恰似一幅巨大无比的泼墨图画。这里的海没有沙滩,只有嶙峋的礁石和陡峭的悬崖。这些礁石由于长年累月经风雨侵蚀和海浪冲刷,已变得千形百态,有的象石船,有的象海虾,构成一幅绝妙的“ 礁石奇观” 景象。对此我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站在一块突兀的礁石上,只见海浪排空,波涛汹涌,阵阵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猛烈地轰击着岸边的岩石,飞溅起千万朵浪花,发出山动地摇的隆隆响声。此情此景,此时此地,我真正体会到了“ 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的磅礴气势。举目眺望,茫茫沧海,一望无际,海天交融,水天一色,仿佛这碧波万顷的海水源自天上。望着这海天相连梦幻般的景象,我不禁想起诗仙李太白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此若改为“ 君不见沧海之水天上来” 是最为恰当。伫立岩石,临风听涛,听那滚滚海浪撞击礁石发出的声音,仿佛正在欣赏一部高亢雄浑的交响乐章。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海景,我脱口吟出一首小诗:

    沧海水天连,
    雪花狂飞溅。
    恶浪卷青天,
    惊涛裂顽岩。
    临风听涛声,
    赏景胜神仙。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晚霞映红了海面,淡红的海面犹如含羞少女泛起红晕的俏脸。当夜色开始降落,大海被苍茫暮色笼罩之时,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令我心驰神往、梦牵魂绕的大海。

    本想在金山卫留宿一夜第二天好看日出,由于我同学晚上突感身体不适,于是只好临时改变计划,忍痛割爱放弃看日出的机会,怀着深深的遗憾打道回府。谁知道这一缺憾竟一直伴随我走过二十几个冬夏春秋,直到现在还未能找到机会弥补。虽然后来在登浙江天目山山顶上曾看过一轮旭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绚丽景色,但听朋友说,海上日出景色更加美丽壮观,更加灿烂辉煌,更加引人入胜,更加令人遐想。

    大学毕业时,班上在编辑毕业纪念册时要求每一个人在纪念册上留言,由于我一直深深地怀念大海,于是在我的留言处,我只写下一个字 “ 海”,以激励自己要象大海一样胸怀宽阔,激情澎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海的无限眷恋。

    真正能满足我观海愿望是来澳洲后,因为澳大利亚主要大城市均濒临海洋,看海的机会可谓唾手可得。来澳洲后第一次看海是 1989 年 12 月乘由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租的一部大巴士去黄金海岸游览观光。一来到黄金海岸,我发现这里的大海没有悬崖峭壁和千姿百态的礁石,而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金光闪烁的海滩。我想是由于这里海滩上的沙子洁净晶莹,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金碧辉煌,人们才称这里为黄金海岸吧。夏日黄金海岸热闹非凡,海滩上人群熙熙攘攘,人们横七竖八地躺在沙滩上,让赤裸的肌肤沐浴在阳光下尽情享受着日光。也有的身着泳装,光着脚丫子神情自若、悠闲自得地踏着松软娇柔的金沙漫步海滩上。还不时地追逐嬉戏忽进忽退的海浪。更多的人在海里玩水斗浪,当波涛滚滚而来,他(她) 们迎头而上,躺在浪尖,随浪漂荡,那汹涌海浪仿佛是被他(她)们驯服了的一匹野马,不再逞狂。更有那些勇敢且技术娴熟的弄潮儿们,他(她)们乘着滑板在滔滔海浪中从容不迫、随心所欲冲浪。那铺天盖地的海浪到来之时,正是他(她)们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也是我们一饱眼福的极佳时光。在迷人的大海那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下,我也和许多初入大海的人一样,生平第一次纵身大海,投入大海的怀抱,亲吻美丽的浪花,初尝咸涩的海水,拥抱奔腾的海浪。

    自此次后,我和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观海赏景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1989至1999十年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挪了三四个地方,但无论走到那里,我一直都居住在与大海近在咫尺的城市。尤其是1994 至1996在美国工作期间,我的家住在一条名叫“ 海门”(Seagate)的街道上,从街名大家很容易猜出这条街可能就在大海的门口,的确如此,它仅隔着三条街与大西洋彼此相望。由于家离大海如此之近,每到夏天,我和家人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去海滩散步乘凉,望望碧蓝如玉的大海,闻闻大海的气息,看看汹涌的波涛,听听海浪富有节奏的声响。与太平洋的相对“ 太平” 相比,大西洋显得躁动不安,难以平静,她象一只永不知疲倦的雄狮日夜怒吼,时刻咆哮。

    1999年7月,我们举家来到了堪培拉,这是我出国后第一次生活在远离大海的城市。堪培拉离最近的海岸线贝特曼斯北(Batemans Bay) 约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这头几年,为了慰籍远离大海所带来的落寞惆怅心情,我周末或长假日时不时地和家人驱车前往贝特曼斯北玩上一、二天或度上一周左右的假。最近的一次海边度假是去年的圣诞节。为度好这次假,我们家早早订好旅馆,于圣诞节前几天来到了贝特曼斯北附近的猩猩海湾(Gorilla Bay) ,住在一间由重重叠叠翠松环抱的度假房。这里的海岸线曲折迂回,景色与我到过的海滩相比别有一番天地。其特点是这里依山傍崖,峭壁陡立,翠微环抱,满山鲜花五彩缤纷,这些鲜花在空气中不时地飘逸散发出阵阵芬芳。在青山石壁间还镶嵌着一个个灿烂晶莹、小巧玲珑的沙滩。这里的海滩游客较少,除了大海冲击礁石发出阵阵轰鸣声和林间鸟鸣声,很难听到其它声音。与许多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热情奔放的海滩相比,这里是一片景色秀丽,清宁超然,幽雅恬静的海滩,对于那些既喜欢安宁清静、又喜欢欣赏海景和自然风光的寻幽羡海者来说,这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我来到离度假房只有百步之遥的一个小小沙滩,这里游人寥寥无几,只见一、二人俯首拾贝,二、三人逐波戏浪,三、四人正在沙滩上沐浴夏阳。离沙滩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礁石昂首挺胸屹立在咆哮的大海中,任凭雨打风吹,滚滚浪潮冲击,它依旧傲然耸立,巍然不动。我想它几万年来一直都是这样不屈不挠地站立着与暴风骤雨和惊涛骇浪日夜较量。它的巍峨挺拔的雄姿,它的威武不屈的气慨顿时令我敬慕景仰。忽然天空飞来一群海鸟,它们迎着海风展翅飞翔,一会儿直冲蓝天,一会儿搏击海浪。我悠闲地躺在沙滩上,仰望着蔚蓝如靛的天空,只见白云悠悠,随风飘荡。我被这旖旎的景色深深吸引打动,不禁诗兴大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赞叹这海湾神秀绝美的风光。

    猩猩海湾度假房,
    层层松林披霞光。
    夏虫和风齐低呤,
    海鸟伴涛同高唱。
    悠闲白云躺观望,
    壮丽海景坐欣赏。
    无边碧海倾天淌,
    不尽骇浪撼地响。

    短暂的度假很快就结束了。在辞别大海临行之前,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再次来到大海边伫立良久,深情注视着这片亲切的海洋。此时只见夕阳缓缓西下,大海也正在渐渐收起她那滚滚不息的滔天波浪,仿佛它们此时此刻也和我一样怀着依恋的心情在和我告别,和我一样正感受到离别前隐隐忧伤。“再见了,大海!分别只是暂时的,不久我就会回到您的身旁”。我边说边挥手向大海依依惜别。

    谁知这一别就是将近一年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那离别大海后恍惚怅然的心情一直陪伴着我,已成了挥之不去、驱之不了的无限“海愁”。真可谓是:此“愁”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好在今年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全家又准备去海边渡假。我想只有等到那个时候我的这份“海愁” 方可始休。

    2003年10月于澳洲堪培拉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评论文学 | 原创艺术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