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的“念想”   ¤ 金香玉


    八年前,我带着两岁的女儿离开了中国。从那年起,女儿便跟随着欲读破万卷书行 遍万里路的父母云游四海,越漂越远。小小年纪的她每到一处,即被贪心的爹妈领 到地图上能找到的所有博物馆里去增加知识,扩大视野,拔苗助长。各地的人文古 迹,自然景观,主题公园也竞相地被她“到此一游”一番。可怜的孩子被迫换了一 个又一个学校,学了一国又一国外语。如今,女儿倒是出落成一个到一地喜欢一地 的新新少年。我因此常欣慰地想,尽管孩子是被动出国,但说不定正因我们无心插 柳,反而给她捎带了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呢。

     然而,随着女儿的长大,海外漂流年头的累加,我隐隐的担心也渐渐浮出水面:她 随我们回国时是否也能和我们一样开心兴奋,乐在其中,她会不会越来越乐不思蜀 了呢?离家的年头越久,我们回国的“念想”也越发简单而凸显:见着梦中思念的 亲朋与好友,吃着久违的正宗家乡美食,刷新国内的流行和时尚,最后再捎上点又 便宜又好看的穿戴,小小改善一下一家子的“包装”。

     怀揣这份执著的“念想”和些许对女儿回国表现的存疑,我们选在国内最清爽宜人 的早春时节,一家子回国踏青去了。

     这趟回国之旅,十岁的女儿让我跌破了眼镜。先是没想到她在母亲为我接风的一桌 地道家乡饭菜面前吃得美滋美味:家乡河塘里的野藕,香椿芽,荠菜,烧豚(一种 类似于鸭鹅的家禽),被她照单全收。我敢说,这些我久违了的纯地方货色,是不 大容易被缺少本地背景的异乡人,尤其是半大孩子所能接受的。再有,中国的电视 节目也被她看得热火朝天:古装片,现代片,综艺,访谈,小品,歌舞,我的女儿 坐在大伙儿中间是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该紧张的时候着急冒汗,而且直 夸中国的电视好看。当我忙着和老同学频频聚会的时候,她也马不停蹄地和宠着她 的亲人们大搞“活动”。更让我吃惊的还有,我方才摸清庞龙的“两只蝴蝶”是近 年国内歌坛新宠,我女儿已经哼熟了王蓉的“我不是黄蓉”,蔡伊琳的“三十六计”, “七十二变”,还有什么SHE的“波斯猫”;在我终于从一个小书摊里淘出杨绛的 “我们仨”时,女儿手中早抱了一套“□笔小新”;当我倘佯在“家乐福”里给我 的海漂朋友挑礼物时,她也穿梭着选东西预备送给同学和老师们。

     女儿在中国如鱼得水,自得其乐。这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让我的回国之旅收获了 超倍的快乐。我真的感到万分庆幸,在我们为女儿打开通向世界的一扇大门的时候, 没有随意地把回国的另一扇大门给她关上。如果我们没有坚持培育她的中文,没有 春风化雨般地渗透给她中国文化,人生中的这些美丽与精彩,她怎能体会,我们又 从何因此而享受。如果除了“代沟”,还要添上“文化不相融”这些精灵古怪横亘 于至亲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人生的幸福得要打上多大一个折扣!

     这次回国,我的一位中学时代的好友听说我女儿迷上了“杨过”和“小龙女”,特 别许诺我们下次回国时要送她一套“金庸全集”。虽然我的女儿能很好地听、说中 文,读写水平却还非常初级。我多么希望她有朝一日能修成正果,练成真经,真正 掌握中文。到那个时候,她才真正拥有了一把能走进金庸天地,打开中国千年文化 大门的金钥匙呢!

     有了这份期盼,我的回国的“念想”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了。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评论文学 | 原创艺术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