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腸癌  ¤ 樂飛



    曾被譽為“膽大包天”第一人,擁有航空、乳業和房產投資三大板塊,總資產達35億 人民幣的均瑤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均瑤,因患腸癌醫治無效,於去年在上海辭世,年 僅38歲。當這則消息迅疾傳遍神州大地,不少人為之震驚。今年6月,我的一位好友, 剛過40,因便血到醫院就診,不幸發現也患上腸癌,現正和疾病作頑強的鬥爭。在 為上述的王均瑤英年早逝和我的朋友患上癌症惋惜的同時,腸癌的高發和年輕化成 為殘酷的事實擺在人們眼前。因此,我想借此網站的一角,對腸癌這一惡疾作一簡 明介紹,使大家對它有個基本的認識,以達到預防或即使不幸患上也能及早發現之 目的。

    腸癌一般指大腸癌,因為小腸得癌的機會甚微。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發生 在齒狀線至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稱直腸癌;發生在升結腸、橫結腸、 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稱結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腸癌在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發病率較高,屬常見病之列;而在亞、非洲和部分拉美 地區發病率稍低。在美國,每年約有15萬個腸癌病人被診斷出來,其中百分之40的 人醫治無效一命歸天。因此,它已是發達國家人民生命的主要殺手之一。

    在中國,腸癌每年新發病例約13萬。令人不安的是,各國的統計資料均顯示,腸癌 尤其是其中的結腸癌發病率正在迅猛上升,而年輕患者一直佔有一定的比例。發病 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可能與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條件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長 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加上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運動減少都是 導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一般認為,在腸癌的病因中,飲食、環境因素的重要性大於遺傳種族因素。當今社 會中,白領階層的中年人生活習慣都不很健康,為了工作他們要麼廢寢忘食,要麼 大魚大肉,加上精神壓力比較大,運動量減少,這些都直接導致腸癌的高發。據資 料表明,大中城市中,腸癌發病年齡多在45歲左右(雖然青年也有發病) ,男女比例 約為2比1。

    腸癌的早期症狀主要是大便習慣的改變,即便秘、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糞便表面 常有少量血液和黏液附著。隨病情發展,便血逐漸增多,並有裏急後重感(即剛拉完 便又想拉) ,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呈進行性加重。晚期可出現黃疸、腹水、腸梗 阻、惡病質、觝尾部持續性疼痛、大便失禁等症狀。

    腸癌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法有:

    1) 直腸指診。此法簡單易行,是早期發現直腸癌的關鍵性檢查方法,但常被忽視。 因為大多直腸癌都好發在距肛門8厘米之間的直腸內,有經驗的醫生用手指伸入肛門 可直接觸摸到腫瘤腫塊。指診的檢出率可達百分之80以上。

    2) 糞便潛血檢查。大便常規檢查能注意到糞便中有無紅細胞、膿細胞等,腸癌大 便潛血試驗多為陽性。此法簡單易行,可作為腸癌普查初篩方法。對大便潛血檢查 陽性者,應進一步做鋇劑灌腸X線檢查和結腸鏡檢查。

    3) X線檢查。這項檢查是診斷結腸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觀察腸蠕動,結腸袋的 形態,腸腔有無狹窄或擴張,腸腔內有無腫塊等。但此診斷對低位直腸癌無用,因 為插入的肛管往往已通過或超越病變部位,X線中無法顯示病變。

    4) 纖維結腸鏡的檢查。此項檢查不僅可以直接看到癌腫的存在,並可以觀察其大 小、位置、局部浸潤的範圍以及腸壁和周圍組織是否已有粘著等情況,從而判定病 程的早晚及病變的程度。通過結腸鏡還可以採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以確定腫瘤的 性質和分化程度。

    5) CT診斷。當腫瘤向腸壁外生長、擴張到臨近結構,使腸壁外側輪廓模糊時,CT有 助於作出判斷。

    如果腸癌能夠早期發現,治療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並非絕症。目前,早期直腸癌的 5年存活率已經從百分之50提高到百分之70,結腸癌的5年存活率從百分之70提高到 百分之80。治療大多以手術為主,放、化療為輔。如果腸癌已經侵犯到腸肌肉層或 達漿膜以外的部位,應該在手術後進行化療。如果是直腸癌,因其位置較低,可做 手術後放療。

    雖說在腸癌的治療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但是我們更應強調對腸癌的預防。以下從 三方面簡要談談腸癌的預防。

    (1) 改進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碳水化合 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改變以肉類及 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因 為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作用大腸的時間長,大腸癌 的發生率可能增加。

    最近有研究發現,喝牛奶可以預防腸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999) ,可能是牛奶 中含有豐富的鈣質。研究表明,服鈣片的人與未服的人相比較,腸內息肉(良性腫瘤, 但大多會惡變成癌) 數量減少百分之24,息肉復發的危險也少百分之19。若對牛奶 的高熱量有所疑慮或是喝牛奶容易腹瀉(乳酸不耐症)的話,可以考慮適量服用鈣片。 此外,豆或豆腐中也含豐富的鈣質,可考慮多食。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句俗話:白 菜豆腐保平安。

    另有研究發現,葉酸不僅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功效,對直腸癌也有預防作用。美國 哈佛大學醫學院DR. Edward Giovannucci 自1980年對九萬名婦女追蹤她們攝取葉酸 的量與直腸癌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攝取高葉酸的婦女(400微克/天) 比低攝取低 (200微克/天) 葉酸的婦女患直腸癌的機會要低百分之31。而且,這種葉酸的保護作 用與年俱增,前4年預防作用不明顯,第5年起可使直腸癌機會下降百分之75之多! 可見葉酸預防腸癌的顯著作用。葉酸在許多蔬菜中都有高含量。

    (2)積極鍛煉身體。統計數據發現,經常運動的人比較不易得癌症,尤其是大腸癌。 每天慢跑30分鐘或做相等運動者,患腸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少百分之30。其原因較 複雜,可能與運動會增加機體免疫力有關。有研究表明,多運動的人,體內的前列 腺素PGE2(Prostagladine E2)大大降低,這種荷爾蒙可能是腸癌細胞的生長因素之 一。據美國國家癌症機構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常運動者體內PEG2濃度比一般人低 百分之30。每年齡增加十歲,PEG2濃度就會上升百分之24,故腸癌比較容易發生在 年長者身上。運動可降低PEG2的濃度,所以無形中預防了腸癌。這也說明了為何常 服用阿斯匹林者不易得腸癌,因為阿斯匹林可干擾PEG2的合成。

    (3) 積極預防腸道疾病和定期檢查。預防各種腸道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 腸炎) 、慢性痢疾等,對於息肉更應及早處理。有些息肉(如腺瘤性息肉) 是大腸癌 病變前體,應及早施行摘除術,以防癌變。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保持大 便通暢。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的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者,潰 瘍性結腸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警號及早期症狀, 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只要做到積極預防,就有可能不得這種“生活方式癌” 。即使不幸患上,只要及 早診治,腸癌並非是談虎色變的絕症。但切莫掉以輕心,尤其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警號出現時,千萬不要誤認為是痔瘡或腸炎,而耽誤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機會,從而 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2005年7月於澳大利亞


| 返回首頁 | 散文 | 小說 | 詩詞 | 隨筆漫談 | 回憶錄 | 評論文學 | 原創藝術 |


©Copyright: 中華文化協會 -   All rights reserved.